制作号子(竹麻号子)

非遗类型: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邛崃市 (国家级非遗 第二批)

制作号子是出现在制作劳动过程中的一种民间歌唱形式,它流行于各中小城镇和乡村的造纸、榨油、染布等手工业作坊中,节奏鲜明,唱腔丰富多样,主要以吆号声协调动作。 

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劳动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形式,主要流传于川西一带,尤以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同乐村的芦沟、金华村的金鸡沟、金河村的杨湾和花楸村最为盛行。 

平乐镇早在宋代就以造纸闻名,当地手工造纸的全部流程约需三个月,在漫长而单调的生产劳动中,竹麻号子应运而生。领唱者手执长钩,将竹麻交给工人,同时唱起号子以统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速度由慢到快,接近收工时,情绪达到高潮,气氛热烈异常。打竹麻过程中往往要演唱多样的号子,时而激越,时而舒缓,形式和内容都较为丰富。竹麻号子的代表性作品有《上工号子》、《中午号子》、《收工号子》等。 

图来自四川非遗
图来自四川非遗

竹麻号子是目前川西地区保存和传唱较久的民间劳动号子,其唱腔原始质朴、悠扬婉转、充满激情,可单唱也可联唱,形式灵活多样。千百年来竹麻号子唱调基本没有变化,只有唱词内容随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竹麻号子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生动反映了川西一带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展现出古蜀文化的风采神韵,它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和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为民间造纸工艺的研究提供极富价值的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造纸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与传统造纸生产紧密关联的竹麻号子发展停滞,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目前整个平乐镇能完整演唱竹麻号子的仅有三到五人,长此以往,这种特色鲜明的民间音乐样式势必彻底消亡,必须尽快开展保护扶持工作,促进竹麻号子的传承与发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