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了解到了参加线下展览的羌族刺绣、彝族服饰、竹纸制作技艺等四川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参加黄河流域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华阳国志·巴志》载:
“巴子国盛产蚕桑、麻、鱼、盐……”
《明实录》载:
“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阆丝。”
阆中丝绸,源远流长
宫廷贡品,久负盛名
在过去,丝毯编织以家庭作坊形式存在。各作坊虽采用相同的技艺和工艺流程,但各家的图案和色彩是传家之宝。有的作坊擅织花卉,有的钟情于山水,还有的只编织佛像……各作坊谨守自家传统图案,遵循互不盗图的行规,以父传子,母传女,人走图留的传统模式进行传承。
上世纪七十年代,阆中成立地毯厂,聘请民间老艺人开展传承授徒活动,改变了家庭传承的模式,让更多的人进入丝毯编织行业。到九十年代阆中从事丝毯编织的人数达上万之众,1993年《人民日报》刊文“万人工厂无围墙”记录了当时盛况。
阆中丝毯图案精美、颜色淡雅、质地细密、毯身柔软挺实,有不变形、不褪色、防虫防水诸多优点。特别是它利用蚕丝的光泽和织造时的统一方向性,使丝毯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光泽变化,光彩四溢,十分梦幻。加之其用料讲究、工艺繁复,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和工艺水平,代表了丝毯编织的最高成就,长期以来都是达官贵人的专享奢侈品,民间多有收藏和传世。
阆中完整地保留了传统丝毯编织全流程技艺,一些在国内外早已消失的绝技在这里得以良好传承。
“片剪饰花”绝技是以剪刀为工具,采取开、片、剪、投等技法,使平面的图案呈现浮雕感,让静态图案具有动态视觉效果。还有“织活图”绝技,织造者不点画座标和色谱,仅观察图画原作,靠自身对图画的鉴赏和理解进行二度创作,原图颜色层次变化渐进完全靠丝线来表现,作品大小、神韵皆成于心、眼、手的高度协调统一,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故“每作百幅而无一尽同”,孰优孰劣,各持己见。
2014年11月,地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