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发布,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发布,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发布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规划》明确,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汇聚,加快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规划》为未来五年乡村特色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热点一:拓展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乡村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发展潜力巨大。 

构建全产业链 

以特色资源增强竞争力

开发特色食品,重点开发乡土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味、民族特色奶制品等传统食品。传承特色技艺,改造提升蜡染、编织、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工艺。弘扬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戏剧曲艺、杂技杂耍等文化产业。

以加工流通延伸产业链

做强产品加工,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加工厂,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建设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用标准化技术改造提升豆制品、民族特色奶制品、腊肉腊肠、火腿、剪纸、刺绣、蜡染、编织、制陶等乡土产品。做活商贸物流,鼓励地方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商品采购中心、大型特产超市,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网上商店、连锁门店。

以信息技术打造供应链

对接终端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户生产、企业加工、客户营销和终端消费连成一体、协同运作,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创新营销模式,健全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培育农商直供、直播直销、会员制、个人定制等模式,推进农商互联、产销衔接,再造业务流程、降低交易成本。 

以业态丰富提升价值链

提升品质价值,推进品种和技术创新。提升人文价值,更多融入科技、人文元素,发掘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和民间戏剧等文化价值,赋予乡土特色产品文化标识。  

推进聚集发展 

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一县一业”“多县一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培育知名品牌 

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根据特定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因素,明确生产地域范围,强化品种品质管理,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地域特色突出、功能属性独特的区域公用品牌。规范品牌授权管理,加大品牌营销推介,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 

培育企业品牌

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注入品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推动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对接、信息共享。 

培育产品品牌

传承乡村文化根脉,挖掘一批以手工制作为主、技艺精湛、工艺独特的瓦匠、篾匠、铜匠、铁匠、剪纸工、绣娘、陶艺师、面点师等能工巧匠,创响一批“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 

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1、建设“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到 2025 年,新认定 1000 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到 2025 年,建设 1600 个农业产业强镇。

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 年,建设 300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4、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到 2025 年,建设 150 个产值超100 亿元、30 个产值超 1000 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5、培育乡村特色品牌。到 2025 年,培育 2000 个“乡字号”“土字号”特色知名品牌,推介 1000 个全国乡村能工巧匠。

热点二: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业态类型创新的新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发展前景广阔。 

聚焦重点区域 

依据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 

  建设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

  建设自然风景区周边乡村休闲旅游区。

  建设民俗民族风情乡村休闲旅游区。

  建设传统农区乡村休闲旅游景点。

注重品质提升 

乡村休闲旅游要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01突出特色化
02突出差异化
03突出多样化

打造精品工程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加强引导,加大投入,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 

01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
02建设美丽休闲乡村
03建设休闲农业园区

提升服务水平 

促进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让消费者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买得舒心。 

01健全标准体系
02完善配套设施
03规范管理服务

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目标

1、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到 2025 年,建设 300 个休闲农业重点县,培育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打卡地”。

2、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到 2025 年,推介 1500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3、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到 2025 年,推介 1000个全国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

本文来自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经转载后发布,本文观点不代表四川旅游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协商处理

图文素材,除非属实无法确认,否则均会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错漏,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权属证明,我们会立即删除致歉,或与您协商解决
(1)
sctour的头像sctour
上一篇 2020年7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