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四川文旅“融”出新天地、“合”出别样红

2021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四川各地便马不停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元旦文旅活动。1月1日当天,四川全省纳入统计的638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67.0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357.31万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共接待群众近16万人次……

在四川新一年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迎来“开门红”的节点,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于1月19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和“十三五”时期四川在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艺术创作、文化遗产、公共服务、交流推广、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亮眼成绩,统筹研究谋划、系统部署推进“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文化和旅游工作。据统计,四川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141.2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844.28亿元,年均增速超10%;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6210.5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594.32亿元,年均增速16.9%;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吸纳超过1000万人就业,累计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品牌项目两手抓 加快形成文旅深度融合新格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四川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在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紧急关停省内景区及文娱场所、稳妥安置滞留在川湖北籍游客的同时,及时出台了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春风劲吹马蹄急,2020年4月,“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启动,全省文旅消费信心逐渐提振。

一组数据显示了文旅复苏的强劲势头。在稳妥推进复工复产进程中,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和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顺利召开,促成集中签约亿元以上文旅重点项目79个,签约金额3280亿元,编制推出的《2020四川文化和旅游投资指南》遴选推出100个优选项目、100个精品投资项目,招商金额4563亿元。截至目前,四川建立全省文旅重点项目协调调度等“六大机制”,全省全年在建文旅重点项目414个,完成投资1564.8亿元,投资完成率112.36%,同比增长18.27%,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发行文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只、发行规模116.1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创建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特色小镇、优秀龙头企业……

通过一手抓品牌形象提升、一手抓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四川在经历年初文旅场所全面关闭、年中限流开放、年末因零星散发疫情再受影响以及入境游几乎停滞的多重考验下,全年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1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4家、天府旅游名县10个。成都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泸州市、南充市纳入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四川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稳妥推进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复工、复产、复业,打了一场文旅领域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恢复振兴攻坚战,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动能更为充沛、社会效益更加凸显,文旅深度融合、全域协同共兴的新格局正在巴蜀大地加快形成。据统计,2020年国庆、中秋假期,四川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5969.36万人次、实现收入479.54亿元。

以人民为导向 擦亮艺术创作的巴蜀名片

四川有好戏。2020年11月,成都舞剧《努力餐》荣获国内舞蹈界最高奖荷花奖,四川舞台艺术再次展现蓬勃生机和不俗实力。

高光时刻的背后是过去5年四川艺术创作对“打造精品、擦亮‘川’字招牌”的不懈追求。

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增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能力”的指导精神,四川文艺工作者近年来积极探索创作了一批舞台艺术精品佳作,四川盘子《心如莲》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川剧《草鞋县令》入选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问鼎国家级舞台艺术大奖的精品佳作涌现,牵引着四川文艺工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目标,四川将重点放在了建设和完善艺术创作源头体系上。其中,题材、剧本是关键。如何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将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引领时代风气的文艺相结合?舞剧《家》《红军花》,歌剧《彝红》《我是川军》,话剧《活在阳光下》《第二十九棵树》《赵一曼》等一批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作品给出了答案。迄今举办两届的四川艺术节更是成为一场“剧目人”的盛会。剧本创作交易会、舞台剧编剧培训班、各大演出剧目研讨会等活动陆续举行,成为四川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激发艺术创作生产活力的一个缩影。

为发挥艺术创作“上游”引领作用,调动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四川艺术基金于2020年正式启动,共实施扶持88个项目,大大激发了社会艺术创作活力。不仅如此,《英雄》等6个剧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灯塔》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时代交响——中国交响音乐作品创作扶持计划”,剧本《最后的营救》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剧本扶持工程……一批批“四川造”舞台艺术精品新作正在四川文艺创作的繁荣势头下破土,不断提升富有巴蜀特色的文化软实力。

传承创新两不误 古蜀文明焕发光彩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四川省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聚焦扶贫与电商,举办四川非遗购物节,共上线四川非遗店铺536家、非遗产品5018种,为284个非遗项目、356名传承人提供了产品展示展销服务,制作发布《四川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商家产品目录》,全省139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实现100%上线。据统计,本次购物节线上参与人数1.4亿、销售额1.11亿元、线下销售额5700余万元,生动诠释了当下非遗“云消费”的趋势。

在四川,经过6届非遗节的磨砺,越来越多的人对有着超凡价值的文化遗产产生兴趣。近年来,四川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政策法规,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在全省掀起非遗保护新热潮、新高潮的同时结出累累硕果:凉山彝族火把节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四川扬琴、道明竹编、峨眉武术3个项目入选全国5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截至目前,四川成为拥有优秀案例最多的省份之一。

四川非遗从自身发展的特点、法制化建设、助力扶贫、走出国门等方面探索了诸多优秀经验的同时,传承千年的古蜀文明正不断焕发光彩。

三星堆是上世纪国际影响最大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目前已经跻身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为中华文明色彩斑斓的鲜活例证。不仅如此,四川32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总数名列全国第六;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金沙遗址博物馆荣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江口沉银遗址已完成第三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万余件。

重视民生保障 公共文化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回眸过去5年,四川通过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措施,不仅兜住了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线,同时以群众与时俱进的需求与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服务方式,让百姓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2018年初,四川省安排下达11亿元用于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在保障财政投入的同时,四川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做法、积极行动,脚踏实地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注入动力。眉山市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从根本上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宜宾市珙县积极推进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创造性地探索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阵地“共建共管共用”机制;成都图书馆在全国较早实现市域内第三代社保卡公共图书馆免注册借阅服务……截至2019年,四川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204个、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58个、美术馆33个、文化馆207个、文化站4601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2万余个,基本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成都、南充、乐山成功创建第一、二、三批示范区后,2020年,四川新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2个,遴选21家单位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新建、改建旅游厕所525座;2020年9月25日正式上线的“智游天府”四川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让公众足不出户了解全省文化活动等各类文化信息;四川文化旅游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积极组织参与全国文化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展示活动,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四川下达文化扶贫专项资金1.88亿元,全省最后300个贫困村文化室全部建成,定点帮扶5县17乡24村全部摘帽。

对外创新推广模式 对内强化市场监管

2020年,“丁真现象”成为文旅营销的代表性范例,背后是四川文旅创新宣传推广渠道和方式的有效探索。

为擦亮“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文旅品牌,四川于2020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首次推出“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吉祥物,组织参加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推出“安逸熊猫小屋”直播间等。在对“安逸”文化解读和推介中,“省委书记邀你安逸走四川”“安逸走四川”“四川4月免门票景区名单”等话题纷纷登上微博热搜。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17场重大会议活动网络直播,在线观看5000余万人次。2020年底,推出“其实丁真在四川”话题,阅读量达5.6亿。

此外,分别在南充市仪陇县、巴中市南江县、自贡市自流井区、广元市朝天区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有力地推介了四川省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相关产业扶贫经验,展示了在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2020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2020四川冰雪和温泉旅游节等大型文化旅游节会陆续举办,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向全世界展示了四川文化旅游业良好的供给能力。

受疫情影响,四川文旅2020年走出去虽然步履艰难,但从未停下:“美丽四川·熊猫家园”“云游四川”系列主题推广走进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020中国(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天府旅游名县日”专场推介会和“三九大”主题日、2020“瑞中互动文化活动”“成都·欧洲文化季”“中国(四川)云端大熊猫文化旅游周”等活动,推出“大熊猫家园之旅”特色活动、线路和50个多语种宣传产品。

对外创新推广模式,四川对内不断提升文旅市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2020年,四川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A级景区评定晋级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等政策落地实施,巩固“1+N”市场管理机制;推行文旅行业信用管理、红黑名单管理和联合惩戒等制度,开展演出市场、娱乐市场、景区景点等九大整治行动和“体检式”暗访。为了保障游客出游的安全和舒心,在文旅市场监管方面,四川顺利完成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了川渝、川桂执法协作机制,2020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0余万人次,检查场所和企业7.1万余家次。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