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述文化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盛景。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武侯祠矗立的“三绝碑”、杜甫草堂浓浓的文人气质,无不彰显着成都这座有着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日前,由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协办的“读书·纳凉·赏文创”系列活动开启,文化名人开展三场以“三国文化与成都”、“从三星堆到金沙——古蜀文明的辉煌”、“杜诗中的成都”活动,让市民更加深入地了解成都,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故事。
杜甫草堂
杜甫诗中的成都
竹溪清灵,丛林幽生,草堂有诗,诗中有画。在成都杜甫草堂走走,能体会到诗圣杜甫笔下“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绝美,也能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
7月23日,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啸天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仰止堂,为小朋友和杜甫诗歌爱好者开启了一场《杜诗中的成都》活动。公元760年,杜甫草堂建成的那个春天,杜甫的诗更多为抒情而写景,如建成草堂后写的《堂成》以及为怀念诸葛亮,写的《蜀相》,均描写了很多景物、植物的词,充满了生活情趣。“杜甫一生对诸葛亮是非常崇敬的,刚好他自己也遇到了安史之乱,希望和诸葛亮一样对朝廷效力。”周啸天说,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中,不仅是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拜也是对自己的感叹。
从杜甫描写的很多在草堂生活的诗篇中,可以明确了解到那时草堂的周围环境,如《客至》中“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是杜甫居住在草堂时的自然生态,后一句“盘飧市远无兼味”可以发现,虽然现在杜甫草堂处于成都市中心,但在唐代时,草堂仍在郊外。
周啸天表示,杜甫在到成都之前大多写五言古诗,后来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诗圣的地位,是在成都写七言律诗写到了极致。
金沙遗址
曾经强盛的古蜀王国
7月22日,金沙遗址博物馆1号遗址馆内游人众多,馆长朱章义站在大屏幕前,用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向现场市民讲述了他作为一个考古人,接连亲手发掘三星堆和金沙的全过程,并解析发掘这两个遗址现场的故事,和文物背后的深刻内涵。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共出土文物上万件。朱章义在屏幕上放着一号铜神树、铜兽首冠人像、铜持璋小人像、金面铜人头像……一件件文物的详细资料以及其挖掘过程,他都如数家珍。
随后,朱章义以金沙遗址挖掘处大量象牙、象头骨、象臼齿为切入点,讲述了来自金沙遗址的挖掘故事。“直径12.5厘米,厚0.2毫米,重20克,含金量94.2%的‘太阳神鸟’金饰,如今在成都市区内很多地方能看见,2005年10月12-17日,它被制作成蜀锈制品搭载神州六号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后回到地面,实现了飞天梦。”朱章义表示,金沙遗址是我国先秦时期出土金器最多的遗址之一,出土的金面具等人物形象的金器在中国相当罕见,是古蜀青铜文明特有的文化内涵,且金器的造型和图案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历史信息,反映了古蜀人发达的巫术、宗教文化。
武侯祠
诸葛亮与成都的故事
对于三国文化爱好者而言,诸葛亮是最值得研究的人物之一。7月21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学专家方北辰以《诸葛亮造福成都的故事——从唐碑切入和解读》为题,与在场的几十名三国文化爱好者开启了一场三国之旅。
武侯祠博物馆是“大武侯祠”的基本布局,核心文物即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他们分布在两条平行的南北轴线之上,这样的布局与悠久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方北辰表示,在西边的一条轴线上,是合葬刘备和他两位皇后的惠陵,在惠陵的东侧修建的祭祀刘备陵庙“汉昭烈庙”均得益于诸葛亮的主持修建。大约在南朝的萧齐时期,供奉着诸葛亮和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武侯祠,出现在了惠陵附近,到了唐代,这座武侯祠变为成都重要的名胜之地,诗圣杜甫前来拜谒,写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方北辰总结道,“惠陵与汉昭烈庙都出自诸葛亮之手,所以这是一座由诸葛亮给我们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
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内,有一通名为《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碑,这通有千字的丰碑,因文章、书法、刻技俱精被称为“三绝碑”。“碑文开门见山,给予诸葛亮极高的评价,即服务君主的节操,开创国家的才能,立身社会的道义,治理民众的方法。”方北辰表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