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

  • 会理绿陶

    会理绿陶釉,始于唐宋,盛于明清。素有“胚胎白又细,绿釉美如玉。挂釉如羊脂,高温烧碧玉;精工巧露胎,自然天成器。”的美誉”。

    2021年7月5日 品非遗
    00
  • 雀舌手工茶制作技艺

    四川非遗: 雀舌手工茶制作技艺

    2021年6月18日
    00
  • 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以糯米、蜜糖、麻油、姜汁四物合制而成,曾敬献慈禧太后品尝后被封为玉糕,并给予”有油不腻,有糖不伤,洁如脂玉,软似秋云”的高度评价。

    2021年6月3日
    00
  • 盐叶子牛肉制作技艺

    盐叶子牛肉是阆中的地方特产,清光绪年间,盐叶子牛肉由阆中回民马孝始创,最开始售卖的时候必用荷叶、桑叶等作包装,故称为“盐叶子”牛肉,流传至今。

    2021年1月4日
    00
  • “进宝”闪耀进博会——仪陇剪纸让四川非遗魅力绽放

    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川手工剪纸(仪陇剪纸)也在本届进博会上展出。

    2020年11月23日 品非遗
    00
  •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古代川西平原盛产蚕,故称“蜀国”。《史记》载,春秋时蜀地把丝织品、麻织品运往泰国都城雍进行贸易,至两晋时,刺绣品已成为蜀地特产

    2020年10月8日
    00
  • 川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

    2020年10月6日
    00
  • 巴山背二歌

    人们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歌”,所以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便有了“巴山背二歌”之称,其表现形态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众人齐唱。

    2020年10月6日
    00
  • 格萨(斯)尔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西、普米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

    2020年10月6日
    00
  • 绵韧平整,纤维细腻——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绢寿八百、纸寿千年”纸张传递着文明的深度,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被誉为“蜀纸之乡”的夹江县,映照着手工造纸的辉煌

    2020年8月24日 资讯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