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
-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噶玛嘎孜画派属于藏族唐卡的三大流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之一,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
-
绵竹木版年画
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
-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中型杖头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
灯戏(川北灯戏)
灯戏不仅是重庆、四川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而且是川剧的重要声腔之一。由于其演出多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结合在一起,所以形成小戏多、喜戏多、闹戏多的特点,一般场面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戏基本不演。
-
四川非遗项目体验基地
四川非遗项目体验基地
-
四川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四川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四川非遗传习保护示范基地
四川非遗传习保护示范基地
-
藏医药浴法(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藏医药浴法以青藏高原的雅砻河谷和宗喀山脉的藏族农牧区为集中传承区域,广泛流布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南等地的藏区。在历史上藏医药形成南北两派,甘孜州是藏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南派藏医药的故乡。
-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
中国皮影戏(四川皮影戏)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