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遗

  • 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四川省布拖县素有彝族银饰之乡的美称。布拖彝族银饰按照用途可分为酒具、餐具、首饰等多种。其中酒具包括银酒杯、银酒壶等,餐具包括银碗、银筷子、银盘子等;银首饰品种繁多,包括耳环、手镯、纽扣、戒指、胸牌、领饰、耳链、耳坠、头饰等。这些银饰制品采用錾刻、镂空、镶嵌、吊缀等多种手法制作而成,形式多样,形态各异。

    2020年10月9日
    00
  • 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

    四川省自贡市的白族扎染技艺流传于巴蜀地区,它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代得到普遍运用,称为“绞缬”。自贡扎染最早采用纯棉制作,发展至今,棉、麻、丝、缎等各类纯天然织物和皮革均可制作。

    2020年10月9日
    00
  • 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

    珙县苗族蜡染以蓝白两色为主调,也常与挑花、补花相结合,一般是先染后绣,色调丰富,层次分明,既朴实也艳丽

    2020年10月8日
    00
  •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流传在四川省邛崃市境内的一种民间手工艺。邛崃市平乐镇盛产慈竹,慈竹的竹节较长,通常在六十五厘米左右,是瓷胎竹编最主要的原材料。

    2020年10月8日
    00
  • 青神竹编

    非遗类型: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青神县 (国家级第二批) 青神竹编是流传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用人工将粗细不同的竹片、篾条编织成各种生产生活用…

    2020年10月8日 品非遗
    00
  •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渠县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三百多年前,生活在这一带的古代人即已开始用竹材编制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到唐代,渠县竹编业已十分发达,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处处都会用到竹编制品。入清以后,渠县的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名噪一时,被朝廷列为贡品。

    2020年10月8日
    00
  • 泥塑(徐氏泥彩塑)

    徐氏泥彩塑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主要流传于四川省大英县一带。清末民初川中塑像名师杨子园、罗体成收徐得亲为关门弟子,是为徐氏泥彩塑的发端。徐得亲之子徐兴国自幼随父学习雕塑、绘画、书法艺术,完整地传承了衣钵。

    2020年10月8日
    00
  • 竹刻(江安竹簧)

    江安竹簧工艺历史悠久,明代正德年间即已达到兴盛。1915年,江安竹簧作品《花篮》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胜奖,由此开始走向世界,蜚声海内外

    2020年10月8日
    00
  •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属于格萨尔文化的一种遗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石渠、丹巴三县境内,以色达县的格萨尔彩绘石刻最有代表性。

    2020年10月8日
    00
  • 蜀绣

    蜀绣又称川绣,起源于川西民间,因地缘关系而得名。古代川西平原盛产蚕,故称“蜀国”。《史记》载,春秋时蜀地把丝织品、麻织品运往泰国都城雍进行贸易,至两晋时,刺绣品已成为蜀地特产

    2020年10月8日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