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结会在成都召开。省政府副省长罗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宣读了省政府办公厅对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49个先进单位和195名先进个人的表扬通报。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戴允康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自2019年1月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共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组织了4.8万余人的专业队伍,历时两年,对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普查”。全省共普查出六大类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旅游资源24.5万余处(其中新发现新认定6.5万余处;评定五级旅游资源1864处,四级旅游资源5250处)。总结提炼形成了“五维合一”系列普查成果(标准维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体系》、工作维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手册》、文本成果维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成果运用维度—《四川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指南》和资源大数据维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平台),为编制“十四五”文旅规划,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夯实了发展基础。
会议指出,四川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省,创新方式,在全国首创率先同步开展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双普查”;创新标准,根据四川实际,编制了全省普查标准体系和工作规程;创新路径,从“部门协作”到“三级联动”、从“普调结合”到“三审两定”,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路径;创新成果,编制形成了“五维合一”成果体系,圆满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试点任务。“四川样板”的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为全国文旅资源普查提供了技术标准、工作路径、组织模式、成果运用和普查示范,贡献了“四川力量”。
会议要求,要充分运用普查成果,强化资源研究,加大资源宣传,在保护的前提下推动资源的有序开展利用,推动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县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要招引落地一批引领性支撑性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一批高品质大景区、大度假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编制好“十四五”文旅发展重大系列规划,优化“一核五带”布局,培育大九寨、大熊猫、大遗址等“十大”文旅精品和长征红色旅游走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走廊“四大”文旅走廊,加快形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体系。
会议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各市(州)、县(市、区)设置分会场,全省共6000余人参加会议。
发表回复